古代

  順德早在先秦時期已經有越族先民活動痕跡,當時屬於百越的地方。後來秦朝統一嶺南,設置南海郡。秦末,趙佗建立南越國。自隋朝,被編入南海縣。 唐代的順德開始出現市集。順德古稱咸寧縣,五代十國時期,南漢劉岩政權割據嶺南時,乾亨元年(917)改廣州為興王府,並仿唐代首都長安建置,分新會縣為咸寧、常康(在興王府附郭)(即民國南海縣)二縣及永豐、重合二場,以拱衛都城。咸寧縣治所在今佛山市順德區北滘鎮簡岸路村。宋開寶四年(971),潘美平南漢;五年,合併咸寧、常康二縣與永豐、重合二場及番禺、四會為南海縣。廣東咸寧縣僅僅存在了56年。到了宋朝就已有人定居,譬如區內的碧江村就是當時建立,並以造紙和醃筍聞名。南宋末年,民眾隨同朝廷逃難,使順德人口快速增長。明朝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黃蕭養起義爆發。起義失敗後,為加強統治,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朝廷將南海的東涌、馬寧、鼎安、西淋四都和新會的白藤堡(1958年10月復歸新會縣)劃出,置順德縣,取「順天明德」之意,縣治太艮堡,並改名大良。明、清兩代由廣州府管轄。民國時,全縣分為十區。1914年6月,後屬粵海道管理。1920年,廢道後直屬省。

現今

  1949年10月2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順德,10月30日,容(容奇)良(大良)軍事管制委員會成立。1950年3月20日,順德縣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隸屬珠江行署。1955年,順德縣人民委員會成立,隸屬粵中行署。1958年,順德和番禺兩縣合併,改名番順縣,隸屬佛山專區。1959年6月,順德、番禺兩縣建制恢復,順德仍隸屬佛山專區。1968年,順德縣革命委員會成立,隸屬佛山專區。1970年,佛山專區決定由順德縣負責圍墾位於珠海縣的大橫琴與小橫琴島之間的中心溝。1980年,恢復順德縣人民政府,隸屬佛山地區。1983年6月,撤銷佛山地區,實行市管縣體制後,隸屬佛山市。